赵宋皇族本赵国后裔,为何武功不兴,总被邻居蹂躏?
推荐语:赵宋皇族本赵国后裔,为何武功不兴,总被邻居蹂躏?赵国勇武善战,北击匈奴,西抗强秦,一直都有兵争重武的传统。为何赵宋王朝重文轻武,导致宋朝整体上处于劣势,辽、金、夏、蒙古都可以让宋朝纳币割土。:宋朝的赵宋皇室并不是战国时期的那个赵国后裔啊,许多人把赵宋和赵国扯在一起,其实是想说宋朝和赵国在许多地方有谜一样的相似处:-赵国,赵宋,不兴,皇族
宋朝的赵宋皇室并不是战国时期的那个赵国后裔啊,许多人把赵宋和赵国扯在一起,其实是想说宋朝和赵国在许多地方有谜一样的相似处,比如“不思进取”,“赶杀武将”、“偏安一偶”,还特别善于搞经济等。当然有人说赵国亡之后形成了两大支派,天水赵和涿郡赵,其中赵匡胤兄弟两就是涿郡支派,这种就纯扯淡了,经过五胡乱华,安史之乱等,北方的血系早就干净不大哪儿去了,等考证出来个啥哟。
当然了,前面的扯完,我们还是得回到题目,说一下为什么宋朝武功不兴,总被邻居蹂躏。实际上宋朝并不是武功不兴,宋朝军力是相当可以的,比如打襄阳城,打临安城,都是挺困难的。但问题是他却是常被邻居蹂躏,这又是怎么回事呢?
我们知道,唐朝灭亡有两件事,一时轻信边关藩将,节度使拥兵自重;二就是信任宦官,把禁军统治权交到了宦官手里,所有唐朝后期的宦官拥有废立生杀皇帝的权力,甚至包括赵匡胤自己也是将领篡位。中国有句老话叫做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”,赵匡胤和赵匡义两兄弟当然不会让故事重演拉。
于是他们收归兵权,把实力最为强大的中央军全部集结在皇城,把禁军的统治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,然后让实力弱的厢军去守卫边疆。我们这么一看,哎呦,问题解决了。然而没想到的是,由于外弱内强,当弱鸡厢军面临其他国家主力军侵犯的时候,只能哭爹叫娘了。
其他网友观点赵匡胤家族是否是赵国后裔实在不知道,宋史里面根本没写。
说武功不兴并不恰当,其实倒还不错。
宋代经历了三百一十九年,对一个王朝而言也算寿终正寝了吧?而且和唐朝以及明清相比都算高寿(唐朝二百八十九年,明清都是二百七十六年)。你反过来想,赵宋能挺过辽金夏三国,最后一个倒在蒙古铁蹄之下,难道还弱?
宋与北强并行
每个强大王朝的规律:和人一样,开始的时候年轻力壮、富有朝气,可以打败很多对手;中期的时候问题渐多,但也能平安度过;后期的时候体弱多病、病入膏肓,谁都难救,往往会被一个强大的对手消灭。
宋遇到的都是年轻力壮、富有朝气的对手。
宋建国于公元960年,中原政权。
辽建国于公元916年,契丹政权,史书说是从鲜卑族的宇文部而来,游牧民族。
夏建国于公元1038年,党项政权,源自羌族,游牧民族。
金建国于公元1115年,女真政权,渔猎部落民族。
蒙古不多说了,游牧民族,骑射为主,横扫世界。
它遇到的对手都是初始建国的北方民族,这些民族以骑兵为主,战力很强,而且建国之初肯定都是最强大的时期,宋朝把它们迎来送走,最后一个消失,还能说宋朝武功不兴?
不是宋朝武功弱,而是这些政权很强。
再看看地图,北宋南宋地方大吗?对手很弱小吗?
宋与北国的情况
宋与辽国
游牧民族以骑兵为主,比较强大,尽管如此,宋在开始遇到开国五十年不到的辽国,其实是不胜不败的,打来打去各有输赢,并不算惨,而且很快遇到辽景宗中兴了辽国,辽国再次强大,宋朝没占到便宜,不过辽国也有败绩,到1004年还是各有胜负。
公元1004檀渊之盟,两国停战一直和平到北宋末年,所以辽宋一直平手。
宋与西夏
西夏战力不错,而且北宋和辽国死磕,所以西夏就在夹缝里面活了下来,辽宋都拉拢它,辽国扶持,大宋惯着,它在两边都能得到实惠,于是西夏慢慢强大,等到李元昊时建立大夏,北宋开始常败,因为李元昊是个军事天才,连辽国都败在他手上。
西夏开始是向宋称臣的,败的不少,李元昊时期才常常击败大宋,之后西夏渐渐衰弱,进攻转为防御,初始还能互有胜负,后来就是勉强防御,再也没有构成威胁。
整体来看,宋是能对抗西夏的。
宋与金国
金强大无比,灭辽,灭北宋,占了半个中原,不过南宋最终顶住了,打来打去,金国就过了青春期,最后出现了对峙的局面。
过程很艰辛,成果很丰硕。
你想,上升时期的金国瞬间就灭了辽国,让西夏归附,当时意气风发、兵强马壮,乘势灭北宋、俘二帝,何等骁勇,然后就被南宋军民抗住。
南宋只有半壁,能打到这个水平非常不错,已经中年的宋朝,经过一段时期的萎靡,在危难面前终于再次振作,才有了这个成果。
当时有不少好的战役,比如韩世忠的黄天荡之战,吴玠吴璘的和尚原之战、仙人关之战,刘锜的顺昌之战和柘皋之战,岳飞的北伐,虞允文的采石之战,说起来也都是令人激赏,就连辛弃疾都能带着几十人在数万人中擒拿叛徒张安国。
国家危难之际,一时多少豪杰。
要不是最高领导水平太差,局面其实可以更好,总体来说,宋朝抗金可圈可点。
宋朝在金国手里吃了一次大亏,然后对峙到金国灭亡。
宋与蒙古
1235年蒙古正式攻宋,到1276年元军攻入临安,前后41年。
在征服世界的蒙古大军面前,南宋能坚持41年我只能表示佩服,三百岁的宋朝年老多病,是该告别历史舞台了,但是它在回光返照的最后时刻仍然坚持了41年,请不要说它很弱,你能指望那个时候的宋朝战胜让世界低头的蒙古?
40年间南宋击败过不少次蒙古大军,算是对得起自己,它可以向世人说,我曾经战斗过。
可笑的控制
多说一点,北宋的很多败仗是最高领导的问题。北宋为了控制将领,为了以步兵对抗北方的骑兵,对阵法重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,经常在战前会布置阵法和战术。
这仗怎么打?
皇帝大臣坐在京城,对前线情况一无所知,就把什么都安排好了,不败行吗?
打仗是要随机应变的,所谓军无常势、水无常形,一切都要根据前线的情况制定方案,将帅拿着京城制定好的方案打死仗,不败说不过去。你要是脱离朝廷布置的阵图和战法作战,赢了也很危险,因为高层会怀疑你有贰心。
这也是北宋与北方作战多败的一个原因。
关于纳币
纳币是大家觉得宋朝孱弱的一个原因,因为耻辱。
这是最高领导的想法,其实当时可以坚持对抗,但是最高领导心里怕怕,才导致了不败也纳币的行为,这是没有必要的耻辱,让人心里很堵。
宋朝缺少强硬的领导。
最后的告白
能陪着所有强大的对手走到最后,宋朝不弱。
(喜欢不忘点赞)
其他网友观点宋初轻武重文国策 还有邻居都不是好邻居 契丹人 女真人 蒙古人 跟文弱的宋朝人相比就像虎豹和牛羊一样
其他网友观点赵匡胤曾是后周最大的武将、节度使,柴荣死后,欺负柴宗训孤儿寡母,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了皇帝,上台后怕他手下也这样干,首先杯酒释兵权!削了武将石守信等的兵权,所以整个宋朝都是重文抑武,出了很多著名的文臣和诗人词人!武将像狄青、岳飞都没落个好下场,所以老百姓也都以读书为荣,不愿习武!
其他网友观点赵宋?记不记得他老大是怎么上的位?武将谋反然后上位的对吧。那这位老大要不要考虑一下他手下某他的反怎么办吧。于是他想出了抬高文官集团来打压武将集团。这一打压国家武力值自然就上不去。于是乎各种被人吊打
其他网友观点我的回答是请参考三观粉碎机的回答,他是文史专栏作家。
其他网友观点帝王武功再强,对平民何益?民富民安,平安过完一生就够了。活着活好比什么都重要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